关于哲学,我更喜欢印度的因明和欧洲的古典主义学派,因为这两条逻辑系统在思辨上,基本达到了无懈可击、滴水不漏。所谓的欧洲古典主义哲学,当然指的是德国康德为代表的,以及后来的黑格尔、谢林等。
可惜,人类的认知局限导致我们可能无法解释“上帝的梵”还是“梵的上帝”。所以,印度和欧洲哲学也是分两路而行的。印度的哲学系统是空灵的,它们更偏重的是世界终极意义的虚无与永恒;欧洲哲学系统是严谨的,它们更偏重真理论证过程中的理性和绝对。
在印度与德国之外,其它地域的文明很难迈入哲学的殿堂。中国的儒道释三家,算不上所谓的哲学,因为缺少精神的思辨论证过程,更多的是教导人应该如何生活的百科书。儒是教诲人们如何入世,以及在入世中,如何处理家庭、社会的伦理关系;道是安抚人们如何避世,以及在避世中,如何享受性灵的解放;释是劝导人们如何离世,以及在离世中,如何领悟“假有性空”的真谛。
与此相似,古希腊的所谓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反应。在希腊先贤中,他们追求一种“善”的目的。当然,希腊的“善”是爱智能的意思,中国的“善”则涵盖了太多。儒家是“止于善”,释家是“诸善奉行”,道家的老子则干脆否定了“善”,因为“大道废,案有仁义;知慧出,案有大伪,六亲不合,案有孝慈。”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ongtime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