踩点
-----正文-----
最初,彭凡产生对第二性别差异的懵懂意识,源自于家庭环境。
沈苓出生那年,他也就七八岁年纪,小姨抱着出生不久的omega到家里。母亲一向照顾自己的Omega妹妹,于是把彭凡拉到小姨身边,让他轻轻握住婴儿的小手,说:“弟弟是omega,你可要照顾好他。”
Omega稀少,珍贵,却又脆弱。
所以在家里,小姨和沈苓是全家人最宠爱、关心的对象。
这是他最初对其他性别人群的认知。
后来在学校,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告诉他Alpha在人群中的吸引力和统领行为,他想到了家里的小姨夫,班级里的班长,心想:“原来这就是Alpha。”
“那Beta呢?”有天上课彭凡举起手问老师。
老师把手里的课本摊到讲台上,翻了一页:“与书本上无关的知识我们就不在课堂上拓展了。来,同学们,我们翻到下一页。”
和Alpha,Omega相比,Beta根本没有分化成熟的腺体。两种稀有性别能通过后颈的腺体分泌信息素,每个个体的信息素各异,甚至能够成为其身份识别的标志之一。而缺乏成熟腺体的Beta,既无法分泌这种信息素,也无法感受到外界的信息素,这部分盲区在课本上根本不值一提,这一单元叫做——第二性腺和信息素。
青春期的彭凡曾经过于钻牛角尖而陷入一段低谷,在母亲的不断询问和疏导下他才肯开口,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吐露,小心翼翼地问母亲,父母对他的关爱是不是仅仅是因为他是两人的独生子,如果有另一个Alpha和Omega的孩子,会不会不再值得被父母喜爱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ongtimebook.com
(>人<;)